
GPA是什麼?GPA滿分是多少?
GPA(Grade Point Average),就是學科成績的平均績點。GPA越高即表示學術成就越高、學習潛力越好,也因此GPA的表現往往成為海外學校錄取學生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GPA滿分通常為4.0(少數為4.3,以下將以4.0為例),不同的國、內外大學對於GPA的計算方式也不同,以美國來說雖然滿分是4.0,但對於申請大學的高中生來說,若把高中11、12年級的榮譽課程及AP成績列入計算(AP滿分為5分),則經常會出現GPA超過4.0的情形。國內也有部分大學的GPA滿分是4.3,例如國立台灣大學、中山大學……等。GPA怎麼算?大學GPA換算步驟、計算例子一次詳解
在對照成績作GPA換算之前,需先知道各成績對應的Grade Point(績點)。 美國各大學對於成績換算成績點的標準不同,最普遍的對照及計算方式如下:級別 | 成績 | Grade Point(績點) |
A | 80~100 | 4 |
B | 70~79 | 3 |
C | 60~69 | 2 |
D | <60 | 0 |
GPA換算步驟:
- 先對照通用表級別,計算出各科Grade Point(績點)
- 各學科學分與各績點相乘
- 套入公式即可得出 GPA
GPA計算例子
我們舉個簡單例子進一步練習GPA計算的方式,下表為甲同學四門課修課的成績以及每堂課的學分數:項目 | 成績 | 積點 | 學分數 |
課程A | 88 | 4 | 3 |
課程B | 71 | 3 | 2 |
課程C | 68 | 2 | 3 |
課程D | 80 | 4 | 1 |
總學分數 | – | – | 9 |
被當掉的學科可以不要計算進GPA嗎?
Q:大多數的同學在計算GPA時會遇到這個問題,是否能只計算重修後的成績,不要把不及格的成績放進GPA裡呢? A:答案是「No!不及格成績與重修後的成績都要算進去,簡單來說就是出現在成績單上面的成績通通要列入計算」 假如甲同學的課程 C 這門課被當了,不及格成績為 53 分, 重修後成績為 68 分。此時甲同學的GPA 成績將會變為(4*3 + 3*2 + 0*3+ 2*3 + 4*1)/12 = 2.33 其最大的關鍵在於被當掉的學科由於沒能拿到任何績點,因此分子的貢獻是零(0*3),但分母卻必須還是把3個學分給加上去。因此,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千萬要注意自己的學科表現,GPA可以算是影響最終申請結果的最重要因素。 這邊做一點GPA計算的補充。美國有些學校會要求申請者把成績先寄給美國的認證單位進行成績單認證,例如WES。WES的成績換算方式較具彈性,當掉的學科如果有重修,計算時會以重修過後且及格的分數來換算GPA,因此經驗上送WES認證過後的GPA都會比原本方式(當掉的學科一律要納入計算)計算出來的GPA要稍高。GPA 百分制成績對照表
以台灣大學等第積分平均為例,GPA計算的分級大致可以參考以下表格,但須注意每所學校計算的方式會有些許差距:GPA | 對應% | GPA | 對應% | GPA | 對應% |
4.3 | 100 | 4.25 | 98.17 | 4.2 | 99.63 |
4.29 | 99.63 | 4.24 | 97.8 | 4.19 | 95.97 |
4.28 | 99.27 | 4.23 | 97.43 | 4.18 | 95.60 |
4.27 | 98.9 | 4.22 | 97.07 | 4.17 | 95.23 |
4.26 | 98.53 | 4.21 | 96.7 | 4.16 | 94.87 |
GPA多少算高?GPA3.5夠高嗎?
在熱門的英語系留學國家如美、加、英、澳、紐當中,只有美國及加拿大採用滿分4.0的GPA計算方式,來評定申請者的學科表現及潛力,以美國來說 GPA3.5 已經是在大學平均值上,算是不錯的成績,平均成績大概要維持在80~85分,但GPA是否夠是否夠高也會依據申請的學校及科系而有所差異(以下提供部分美國大學商學院與工程學院不同科系錄取的平均GPA給大家參考),通常排名越好的學校、越競爭的科系其錄取的GPA就越高。而3.0通常為申請最低要求,因此3.0以下就需要注意,對於GPA不足3.0的申請者,會建議透過大學或碩士的「銜接課程」來進入理想的美國大學。 其他國家的學科成績計算方式與要求不同,也有不同的對照標準,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們會逐一的討論並說明。美國學院平均GPA
商學院 | 平均GPA |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 MS in Marketing Science | 3.85 |
Indiana University – Kelley School of Business, M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 3.46 |
USC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 MS in Marketing | 3.47 |
Texas McCombs – MS Finance | 3.49 |
ASU – W.P. Carey School of Business – MS in Business Analytics | 3.42 |
MIT Sloan – Master of Finance | 3.76 |
工程學院 | 平均GPA |
Stanford Engineering | 3.87 |
Harvard School of Engineering (MS & PhD) | 3.8 |
UCLA – Computer Science | 3.6 |
Rutgers – Computer Science (Master’s & PhD) | 3.62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3.62 |
University of Buffalo –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3.5 |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 MS in Data Science | 3.69 |
Duke University – The Graduate School – Computer Science | 3.6 |
美國與加拿大大學的最低GPA要求
大部分加拿大及美國的研究所、大學及博士申請,GPA的最低要求通常為3.0。依照多年的申請經驗及通用的GPA計算方法,GPA3.0換算為台灣的學科成績平均約等同於75分,然而別忘了3.0只是門檻,要成功申請到理想的科系及學校就需要高分的GPA,也就是說GPA越高對申請者越有利。
網路上對於GPA高低的評比標準,一直以來都有千百種說法,各種留學論壇或是Ptt常有人說 GPA3.5 是普遍標準。事實上,一般學校僅會針對Minimum GPA做出要求,經驗告訴我們申請美國及加拿大碩士需要至少3.0的大學GPA;申請美國及加拿大大學需要至少2.5以上的高中GPA。在申請學校的時候,有些系所會把前一年入學者的平均GPA成績列出來讓申請者參考,讓申請者知道通常錄取的學生GPA會是多少,這些都是我們在申請時的重要參考指標。
倘若GPA真的已經沒救了,那還有甚麼管道可以進入海外名校就讀呢?請參考新絲路的另外一篇文章:
成績公證為你的GPA補上臨門一腳
對於GPA在臨界值的申請者而言(例如:2.9/4.0、差一點到3.0),可以考慮把成績單送美國大學認可的公證單位例如WES或是ECE進行成績單認證,通常這些認證單位計算出來的GPA都會比原來的高一些,但學校是否一定會採用公證後的結果則是個未知數,除非是原本申請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求申請者必須先將成績單送這些認證單位進行公證。以下提供WES以及ECE官網連結給大家參考: WES成績單公證:https://www.wes.org/credential-evaluations/ ECE成績單公證:https://www.ece.org/ECE/Credential-Evaluations/US-Institutions申請美國碩士GPA算法全攻略
台灣學生目前出國還是以碩士為多,以申請美國碩士而言,有幾種不同的GPA計算方式。一、四年平均GPA(Overall GPA)
第一種,四年平均的GPA(Overall GPA)。這種算法最為單純,也就是把所有列在成績單上面的學科依照上述「GPA換算」的公式算出最終的GPA。二、最後兩年GPA(last 60 credits GPA)
第二種,最後兩年的GPA。有的學校會特別強調大學最後兩年的GPA(Upper Division GPA),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的美國大學前兩年採行通識教育,目的在於鼓勵學生透過接觸不同學科來發掘真正的興趣並開展職涯規劃,到了大三大四這最後兩年才是真正的主修,因此會刻意把重點放在最後兩年的GPA表現。因此,假設你四年的GPA為3.3,但最後兩年卻有3.7的好表現,這對申請來說也是加分的,一來證明你的學習潛力,二來對於強調最後兩年GPA表現的學校來說,這樣的GPA更具備申請上的優勢。三、主科GPA(Major GPA)
第三種GPA算法是主科的GPA(Major GPA)。學校也理解並不是每個學生對於每門課都有興趣,因此希望透過Major GPA的計算來真正發掘在該領域具備熱情、學習潛力,以及學習成就的學生。舉例來說,像是申請MS Business Analytics這個近兩年非常熱門的科系,其Major GPA就可以包含經濟、財務、會計、管理、統計、微積分、程式設計…等。若這幾個主科的表現特別突出、有比較高的GPA表現,當然對於申請也是加分的。申請美國大學GPA注意事項
若是高中畢業後要進入美國大學就讀,在高中階段的GPA準備上要特別注意那些呢? 一、國三(Year 9)成績也要提交 台灣的高中是三年但美國的高中是四年(9-12年級),因此,申請美國大學時也會需要參考申請者在台灣國三的成績。 二、可透過AP課程拉高GPA AP課程的全名為Advanced Placement,也就是大學預修課,若申請者能在AP取得高分對於GPA會有很大的幫助。AP滿分為5分,一般要拿到4或5分對於提升GPA以及申請才有幫助,因此AP也不是萬靈丹,一旦修了大量AP課程但成績都在3分或是3分以下,不但對於提升GPA沒有幫助,反映在整體申請來說更是扣分。因此要不要修AP、要修幾門AP等要取決於個人的能力,若沒有餘力,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顧好基本高中學科的GPA就好。 三、注意學校給分的級距 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給分標準,有的時候差一分就差一個級距。以下表為例,假設A-~A+的成績換算成績點分別是3.7、4.0,以及4.3,那就要特別注意,如果無法跨過級距,成績差一分就影響績點0.3分。Grade | Percentage | Grade Point |
A+ | 96-100 | 4.3 |
A | 93-95 | 4.0 |
A- | 90-92 | 3.7 |
GPA不高怎麼辦?總體分析找出申請優勢
Q:我的GPA不高怎麼辦? A:通常會有兩大因素造成此問題。 一是老師成績普遍都打很低,二是就讀的是國內比較好的學校,老師給分比較嚴格。如果是第一個狀況系上老師成績都普遍給低分,可以試著申請有排名的成績單。如果你的GPA不是特別高、但班上或是系上的排名有前2%~5%(當然還要看總人數作比較),這樣的排名也會是另外一個有說服力的指標。 至於就讀學校的差別就不須擔心太多,基本上國外的學校對於台灣的高中以及大學都有相當程度的認識,說穿了也就是都會有分類表。以大學來說,台大、政大、清大、交大…等會落在Tier One的分類,其他的大學則會落在Tier Two、Tier Three…等不同的分類級別中,高中也是如此。 簡單來說,對於台灣不同的學校的申請者,海外的學校在評判GPA時,會同時把你就讀的學校考量進去的。來自台灣名校的申請者,GPA會稍有彈性;來自於比較後段排名學校的申請者,就必須具備更高的GPA才有入學的機會。申請英國、澳洲,GPA要這樣算
高中畢業申請英、澳大學 申請英國及澳洲的大學看的是高中成績,這個部分相對單純,英、澳大學看的是平均分數,例如要求高中畢業成績平均要70%以上(就是平均70分的意思)或是80%以上(平均80分以上)。申請英國及澳洲的碩士就稍微複雜一點。 大學畢業申請英、澳碩士英國GPA標準
以英國來說(舉劍橋大學商學院GPA為例),常可以在官網看到以下說明: “A 2:1 honours degree, or international equivalent, in any subject. You also need to have a good basic level of numeracy equivalent to UK GCSE or above.lish course.” or “Applicants will normally hold an undergraduate degree in a business, accounting, finance, banking or economics-related subject with a minimum pass of 2:2, or equivalent overseas qualification.” 很多人會搞不清楚究竟2:1 honours degree 或2:2指的是什麼?以下提供一個對照表,若是2:1(hons),通常指的是台灣大學成績平均需達75或80分以上。當然英國大學並沒有提供所謂的對照表,以下是新絲路協助學生申請英國碩士多年來的經驗所得,提供給大家做參考。Honours degree | 英國 | 台灣 |
First class honours | >70 | >85 |
Second-class honours-upper second (2:1) | 60~69 | >75 |
Second-class honours-lower second (2:2) | 50~59 | >70 |
Third-class honours | 40~50 | >60 |